我们不必对“造反”一词多加考辨。这里无非是说,苏涣曾经帮助岭南裨将哥舒晃杀掉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吕崇贲,率领少数民族一起起义。“造反”只是“起义”的同义词。
这次事件,到底能不能称为起义?还是可以商榷的。
《新唐书·路嗣恭传》上说:“大历八年,岭南将哥舒晃杀节度使吕崇贲,五岭大扰。诏嗣恭兼岭南节度使,封冀国公。嗣恭募勇敢士八千人,以流人孟瑶、敬冕为才,擢任之。使瑶督大军当其冲,冕率轻兵由间道出不意,遂斩晃及支党万余,筑尸为京观。俚洞魁宿为恶者,皆族夷之。”这里所提到的,实际上是两件事情,路嗣恭先是讨平了哥舒晃之乱,文字至“筑尸为京观”作一小结;后又续叙族夷“俚洞魁宿为恶者”,这是与前事不同的又一件事。这里并不是说这些“俚洞魁宿”是随哥舒晃一起起义的少数民族领袖。《资治通鉴》大历十年叙此,与新、旧《唐书·路嗣恭传》记载同,没有说哥舒晃的队伍中还有什么少数民族参加。权德舆作《伊公神道碑》[14],同样没有提到哥舒晃的军队中有什么少数民族参加。
按哥舒晃乃哥舒翰次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哥舒翰,天宝右仆射平章事西平王东讨先锋兵马副元帅,生曜、晃、晔。”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依《通志》于“晃”下补“皓”一名。据此可知,哥舒晃是突骑施哥舒部落之裔。很难设想,哥舒翰的儿子会成为率领少数民族和商人、工人、农民一起起义的领袖,这倒不是说哥舒晃出身于唐王朝的高级将领家庭,所以不能领导起义,而是史书上找不到哥舒晃改变身份的任何一点史料线索。而且突骑施是一个西北的少数民族,而所谓南蛮的“俚洞魁宿”则是指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古时民族界线很严,试问:南方的少数民族怎么会拥戴一个西北少数民族的成员去做他们的领袖呢?按诸实际,哥舒晃的这次起兵恐怕很难说是一场起义。
苏涣其人,确实有一些不平常的作风;其诗,确实有一些不平常的内容。但若根据他参与哥舒晃岭南造反一事就荣膺“人民诗人”的称号,恐怕还是需要再斟酌的。
杜甫在大历四年作《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二诗,对苏涣颇有美词,本来也是一件被人视为怪异的事。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曰:“子美于人,岂轻易许可?乃考涣之生平,曾煽动岭表,与哥舒晃作乱,殊不可解。”这里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但若说到杜甫晚年结识了一位率领少数民族起义的诗人,则只能说是一种不虞之誉。
(原载《草堂》1985年第2期)
元和文坛的新风貌
李肇《国史补》卷下《叙时文所尚》曰: